微光说丨冯瑞磊:饺香弥漫处心芽破寒冬
2025-02-12

本期作者:朝阳县志愿者协会副会长 冯瑞磊

2018年2月9日,北方小年。那是一个让人难忘的日子,也是我第一次参加公益活动——为敬老院孤寡老人们包饺子。
记得那天,老人们捧着碗中热气腾腾的饺子,眼中流转着满足与幸福。热气蒸腾着他们眼角的皱纹,有人颤巍巍地咬开面皮,低头望着碗轻声说:"是羊肉馅儿的啊……"仿佛一口寻常的饺子,便能嚼出旧时光里的年味。有的老人吃着吃着便眼眶泛红,指尖摩挲着碗沿,让氤氲的白雾模糊了面容;也有人笑出豁了牙的弧度,把饺子往我们碗里塞:"孩子们也吃!"
窗外寒风簌簌,屋内却像化开了一罐蜜糖。老人们絮絮说着年轻时的年俗,我们蹲在轮椅旁听,面粉沾在围裙上,指尖缝儿里藏着没有洗净的面团,身上还留着葱花香。那一刻我突然懂得:所谓志愿服务的意义,不过是让孤独的褶皱里也能透进光,让那些被岁月磨蚀的生命,在热腾腾的烟火气中重新舒展成温暖的模样。
归途中寒风依旧,但我知道,有些种子一旦种下,便再不会畏惧寒冬。
自那次小年的敬老院之行后,志愿服务便如同一粒种子,在我心中悄然生根发芽。每一次回想起老人们满足的笑容和温暖的眼眸,那份触动便如同冬日里的一缕阳光,温暖而持久。
随着参与志愿服务次数的增多,我逐渐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新手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志愿者。每一次的服务经历,都让我对志愿服务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。它不仅仅是简单的付出与奉献,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与共鸣。在与老人们的相处中,我学会了倾听与耐心,懂得了尊重与包容。我开始明白,志愿服务不仅仅是给予,更是一种收获,收获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连接。
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,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意义所在。它如同一座桥梁,连接着社会的各个角落,让那些被遗忘、被忽视的人群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温暖。每一次的帮助与支持,都可能成为他们生命中的一道光,照亮前行的道路。而这份温暖与力量,正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给予、也应该给予的。
对于志愿服务的未来,我充满了期待与憧憬。我相信,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,志愿服务将会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与参与。它将成为一种社会风尚,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,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。同时,我也期待志愿服务能够更加注重实效性与创新性,通过多样化的服务形式和内容,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,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。
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,我深知志愿服务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。它不仅让我学会了付出与奉献,更让我懂得了责任与担当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将继续秉持志愿精神,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。同时,我也希望能够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,让我们共同携手,用爱与温暖点亮更多人的生命之光。
志愿服务之路虽长且艰,但只要我们心怀善意、坚定信念,便一定能够在这条道路上走出自己的精彩与辉煌。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志愿服务的践行者,让这份温暖与力量传递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。

编辑:孙福明
审核:王振磊
微信:cyxzyzxhwx
联系邮箱:cyxzyzxh@163.com